為何老年人更易患慢性???
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與經濟、社會、人口、行為、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。煙草使用、缺乏運動、不健康飲食、有害使用酒精、人口老齡化等都會增加罹患慢 性病的風險。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在個體中可能會以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和肥胖等形式出現。這些被稱作代謝性危險因素,可導致心血管等疾病,造成患者過早死亡(也就是70歲之前)。通常來說,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能患慢性病,但很多病癥往往和年齡較大的人群相聯系。原因在于,慢性病是全生命周期危險因素逐漸累積的結果,隨著人們年齡增長,身體機能下降,各器官逐漸老化,導致抵抗力下降。
慢性病防治重點是什么?
多數慢性病起病隱匿,病程長而且病情遷延不愈,因此應做到“三早”——早預防、早發現、早干預。比如阿爾茨海默病,這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癡呆類型和慢性病,目前學術界對該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了解,也沒有專門用于預防的藥物;公眾對該病的知曉率、患者就診率、規范化治療率較低,目前診療面臨許多挑戰。據研究,該病中晚期患者相關的大腦神經元90%以上已經損壞;而病理改變早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的15年至20年就開始了,這是預防的重要窗口期。相關研究發現有9種可改變的危險因素,包括居住環境、文化程度、婚姻狀況、吸煙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腦血管病等。這些危險因素如果能夠盡早得到控制,就會大大降低癡呆和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。
如何進行老年慢性病管理?
老年慢性病管理主要分四步,包括健康咨詢、健康篩查、免疫接種及藥物干預治療。一旦出現身體不適,老年人應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健康咨詢,做到疾病早發現;還要定期體檢,對慢性病進行篩查,特別要關注家族中尤其是父母、兄弟姐妹是否有遺傳傾向的疾病病史,比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癥、老年癡呆等。免疫接種是受益面廣、效益好的一種干預辦法,老人可根據身體情況選擇接種乙肝疫苗、流感疫苗等。一些慢性病處于早期時,藥物干預治療也能很好改善病癥。老年人慢性病大多屬于增齡性疾病,只要盡早開始、長期進行規范管理,就可以擁有良好的功能水平,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,實現健康老齡化。
建議老年人可以多關注健康知識,提升健康素養,養成“三減三健”(減鹽、減油、減糖健康口腔、健康體重、健康骨骼)的健康生活習慣,從而“少得病、晚得病、不得大病”。
來源: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